如意手工笠

沒落的傳統手工笠

蘆竹鄉坑子村的斗笠,起源於土地公坑的秦家、陳家 (粗工斗笠) ,以及赤塗崎李家(細工斗笠),民國八十年以前大都以編製斗笠竹製品為業,全盛時期全村約有三十戶人家從事手工生產,日產量達百餘頂,但如今因林口磚窯場相繼停工歇業及附近茶園面積減少(採茶人口減少之故),斗笠需求不似昔日殷切,使得村內僅存五、六位師傅從事生產,生產數量已今非昔比,目前坑子傳統細工斗笠的價格介於1000元至2000元間,粗工斗笠則介於120元至200元間,由於從事生產入不敷出,年輕一輩均往外謀生,無人願意承襲,這項坑子先民賴以為生的傳統手工藝,正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

斗笠師傅技術傳承

陳樹梅女士是在坑子社區從事斗笠製作的老師傅,從小沒有機會讀太多書,所以,就跟著家裡做起斗笠,到現在也做了四、五十年了,純熟的技術,讓她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一頂斗笠。為了不讓坑子村百年以來賴以維生的斗笠產業消逝,居民特別為社區塑造「美笠之鄉」的形象,笠就是斗笠的笠,聘請像陳女士這樣的老師傅來教授斗笠製作的方式,期望藉由坑子鄉土文化的傳承,培訓年輕一代重新省思鄉土文化的價值,喚起居民對自己社區傳統文化的認同,投入傳統產業的再造與創新,帶動活化傳統產業新的生命力。

斗笠傳承課程與鄉土教學課程

坑子手工斗笠技藝之傳承,早已於民國89年8月間第一次透過社區文化學院傳統竹編班方式對外招生,第一期學員共有20餘位報名參加,參加學員之年齡層介於25至40歲,經過將近8週的學習時間,邀請社區在地傳統竹編及斗笠師傅現場實作教導,每一位學員除了劈竹篾技術需長期經累積外,均能獨立完成斗笠製作,並嘗試結合斗笠來創作日常生活用品,如檯燈、吊燈、風鈴、吊飾、置物籃及蠶絲藝術斗笠等。

在鄉土教學課程部份,頂社國小的教師教學經營團隊秉持「學校經營社區化」經營理念,針對學區內豐碩的人文寶藏為學校的本位課程發展素材,發展出以「鄉土教學」為主軸的學校發展特色,每年均請社區志工陳麗雪老師蒞臨學校,指導六年級畢業生製作「小吉笠」,除了讓村內的小朋友能夠透過學習村內的傳統技術更深入了解家鄉文化,未來對家鄉更有向心力之外,也寄望能透過每年的斗笠鄉土教學課程,讓坑子村這項傳統手工斗笠的技藝永續地傳承下去!

手工斗笠製作流程

  1. 取材:到桃園縣復興鄉巴陵地區附近,撿取桂竹筍籜。粗工斗笠以長枝竹為竹篾,細工斗笠以觀音竹為竹篾。
  2. 過劍門:調整竹篾厚度
  3. 將竹篾編成笠胎
  4. 收邊固定
  5. 編竹籜葉
  6. 縫線固定竹籜